安龙县招堤半山亭
贵州游侠
与朋友驱车来到安龙县国家级森林公园“仙鹤坪”景区,询问得知到达山顶的景点还要步行一个多小时,而且只是一条可能已经被灌木杂草遮盖殆尽的羊肠小路。想起网上介绍的:景区内道路已经硬化,以及一路上的“仙鹤坪”指路牌,真是叫人哭笑不得。
返回县城来到“招堤”,先沿十里荷花池镇的道路前行,左侧有许多老死的粗大柳树。一望无际的荷花已经开败,只有很少的花朵还在开放。
折回到招堤停车场停车,从正面走上招堤,头上是一座石牌坊。
图片
图片
进入看到长长的招堤开头处有一座石拱桥。
图片
图片
招堤右侧有一道与其平行的低矮的石堤,上面有密集的古老的树根,大概也是柳树老死后的痕迹。
图片
图片
石堤上面用石板铺幔,中间高两头低,便于排水。
图片
招堤水平面呈120度的倾斜,大约是为了抵御上游的洪水。
对面山上有一块巨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。
图片
左前方有一座江南风格的单孔石拱桥,我以前来时没有看到,估计是近年来新建的,但造型与修建质量都很好。
图片
靠近招堤另端,右侧有一座圆孔石拱桥,非常漂亮。
图片
图片
石拱桥通往荷塘中央,一路上有一些景点,如少数民族女领袖王囊仙的塑像及一些观景的楼台亭阁,可以从对面荷塘中的公路返回。
搜狗资料:招堤位于安龙县新安镇杨柳街北段西侧,建于清代,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招堤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(1694),为了解决水患,驻安笼(安龙)游击招国遴捐俸修筑,因此得名招堤。乾隆五年(1740)南笼府(安龙县)知府于堤两岸遍植垂柳。二十八年(1768)维修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)兴义府知府张锳将堤加高五尺,于堤西侧开辟荷花池,建“半山亭”。咸丰四年(1854)张锳于金星山上“筑屋三楹”,名“省耕亭”。闽商黄绍奇捐资于堤上建石亭,名“挹秀”。光绪九年(1883)知府余云焕及阖城绅士集资重建。宣统三年(1911),代理安义镇总兵刘显潜、代理兴义知府聂树楷筹资培修。
前行正前方是一座不高的石山,山上亭阁高耸,四周古树林立,整体十分优美。
图片
左侧有一块大石碑,碑身较新,底座确实古老的。
图片
继续从左面向上,有宽宽的阶梯通往八字门,门整体呈现红色,兼职美工上部有许多用砖堆砌的凸起,并且用多种颜色装饰。
图片
图片
石壁上有石刻文字。
图片
进入八字门,右前方是高高的石墙,墙顶右侧是一座六角亭阁,后面是一座大殿般的建筑。
图片
折向招堤方向,有一座石柱门和门下的五级石阶。门柱上有对联及横披。
图片
前行左转是亭阁的前面,有完全用石柱支撑的廊亭建造。每一石柱上面都有楹联,有的石柱还刻有多付楹联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回头观望,招堤内侧是碧绿的荷叶,外侧是一片平整的水面。远方是座座山峰。
图片
从廊亭中穿过,迎面就是“半山亭”了,其下部为精石砌筑的墙体,门两侧石柱上刻有楹联。
图片
图片
进入半山亭内,木柱上有对联:“和平养性方,万事尽嘉祥”,对面墙上有兴义知府张瑛的画像,前面是十一岁的张之洞在张瑛的注视下现场写作游记“半山亭记”的雕塑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走出半山亭,来到侧面,看到石墙上面有多枚“铜钱”构成的木窗。
图片
半山亭的二、三层是用砖砌的,外面用石灰抹平,用黄颜色涂抹,角上仍然是白色,二楼有精美石雕窗。
图片
三层都是飞檐翘角,
后面就是此前从八字门内看到的大殿了,其两侧为砖、石砌筑,中间部分全为木制。
图片
殿内有张之洞的三不争:“不与俗人争利,不与文人争名,不与无谓人气”。
图片
大殿下面还有一层,要从大殿的侧面走下去,里面有张瑛曾经坐过的一把椅子。上面刻有“延年”二字,据说还有一把刻有“益寿”字样的已经丢失。屋内有张之洞的介绍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有阶梯通往另侧山下。
图片
重新向上,沿左侧行走,这里还有一座石柱支撑的廊亭。石柱各面都有楹联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中央靠近半山亭的堡坎上面有“半山亭”大字,下面嵌有张之洞所作【半山亭记】。
图片
走下小山,右转,水边平台上有张之洞高大的塑像。背面有张之洞的介绍。
图片
图片
(游览日期:2018年8月18日)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